感冒后这样吃药会变聋 已有3万儿童中招

发布时间:2018-02-01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等发布《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在176652条国产药品批文中,仅有3517条为专用于儿童的药品,占比仅为2%。从品种来看,3500多个常规药品中,儿童专用品种只有60多种。

长期以来,由于儿童专用药不足,很多患儿在服药时都被当成"缩小版的成人"对待。


探因:什么原因导致儿童药品稀缺

过去,儿科有很多口服的儿童小药,还有一些自制的治疗儿童消化方面的粉状药,都是又便宜又能解决问题,但后来都逐渐没有了。

"儿童专门用药缺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利益可图,厂家都不愿意生产,很多临床很好用的儿童用药因为物美价廉,厂家不赚钱,慢慢地就都没有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京某三甲医院儿科医生说。

"作为儿科医生,我们现在也很为难,药品本来就缺乏,既要考虑用药的安全,还要考虑病人看病的成本。很多花了钱却没有得到理想治疗效果的家长最后都会把怨气撒在医院和医生身上,这就产生了其他方面的激烈矛盾。"这位医生颇显无奈。

"如果不解决这个深层次的利益问题,儿童用药短缺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国家应当加大投入,专门建立或者扶持一些具有公益性的药品生产企业,专门生产临床需要的儿童专门用药,采取补贴等方式,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方法:如何保障儿童能有专用药?

有记者通过多个网络平台随机进行了相关调查,受访者中,超过八成的家长表示曾经遇到给孩子安全用药的难题,有过掰开胶囊、碾碎药片等经历。

给孩子喂药,已经多少成为了家长们心里不大不小的阴影。那么,拿什么来保障儿童患者的用药安全?儿童药品该如何规范管理?该怎么解决儿童专门用药短缺的问题?

虽然早在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就联合印发了中国关于儿童用药的第一个综合性指导文件--《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但直到目前,中国并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用药的法律。

但好在,在儿童用药立法上,中国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

近日,有记者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获悉,修改药品管理法已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正在研究起草修订草案,拟在法律层面规定优先审评审批、有条件审批、市场独占期等鼓励政策,将儿童用药明确列入鼓励范围。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已建议国务院相关部门加快立法进程,积极研究吸纳人大代表所提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儿童用药保障制度。

据悉,《儿童用药保障条例》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有望近期出台。

警惕:这些儿童用药误区你得知道

一、吃大人的药。

一些家长以为是药能治疗就行,大人小孩都一样。这种观点必须改,可能会害死孩子。

二、药物开封时间长。

药物在没开封时的保质期和开封后可用的时长并不一样。尤其是一些儿童用药,比如粉剂、糖浆,开封后与空气接触容易变质。一般开封后的药只能用半年,有些甚至更短,具体要咨询医生或药师。建议家长在开封后标注日期。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